在物聯網和數字技能飛速開展的布景下,MCU芯片作為多種電子產品的中心部件也水漲船高,商場需求十分旺盛。一起,因為全球芯片供給嚴重問題,MCU芯片同樣是芯片供給的主角,這也使得MCU芯片價格不斷攀升。
缺貨的現狀也使得國內用戶意識到對海外芯片的單純依賴使得供給鏈十分脆弱,這同樣給本鄉MCU企業帶來了開展機會。
我國MCU開展情況
作為一種常用的芯片,MCU芯片現已從日常消費到工業范疇,再到轎車電子,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MCU芯片。我國MCU商場規模很大,大約在250億-300億元。我們能夠將我國MCU商場分為六個部分:消費電子、物聯網、智能表計、計算機和網絡通訊、工業操控和轎車電子。
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一如中穎電子、樂鑫科技、晟矽微電、國民技能、兆易立異、上海貝嶺等眾多國產MCU企業也都紛紛上市。
國內MCU企業最初是從消費級與工業級開端開展。因為消費級MCU技能門檻低,大多會集在8位MCU和32位低于100MHz的中低端消費運用范疇。以中穎微電子、芯??萍己蛷偷┪㈦娮訛榇淼腗CU企業依托我國家電和消費電子終端的開展逐漸搶占全球家電、消費商場MCU的比例。
假如依照位數來區分,MCU可分為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微處理器,現在32位MCU現已成為干流,正在逐漸代替過去由8/16位MCU主導的運用和商場。而作為國內最早研制MCU的企業兆易立異,現已保持著連續7年在我國32位MCU商場本鄉排名榜首位的記錄。以累計10億顆出貨量領跑我國MCU商場,產品覆蓋各類商場,例如工業自動化、電機操控、變頻器、消費電子、物聯網、移動產品、通訊網絡、便攜醫療、轎車周邊等。
而關于未來事務的規劃,國內低功耗MCU芯片廠商也首要分為三個方向:榜首,豐厚產品群,布局物聯網、智能轎車范疇芯片;第二,提高集成電路集成度,沖刺中高端MCU開展;第三,通過投資,并購等方式導入外部資源,增強整體研制實力。
在MCU行業上市公司中,中穎電子、晟矽微電的MCU事務占比較高,首要以國內出售為主,產品首要運用于家用電器、電腦、物聯網、工業測量、轎車等范疇。
國產MCU開展的五大驅動力
1.國產代替
我國的存量商場巨大,在地緣政治摩擦下引起的對國產代替的需求是國產MCU開展的一大驅動力之一。比較海外品牌,國內超低功耗MCU公司有著獨一無二的先天優勢。
一方面,MCU首要運用商場在國內,國內公司距離客戶近,對客戶的需求掌握精準,客戶轉化協作的意愿也會更高。上海復旦微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電力電子事業部技能商場總監梁磊曾表示:“能夠有自己的產品特征、質量過硬且有完整生態的國內MCU產品會有較好的開展機會?!?/span>
另一方面,在地緣政治嚴重的情況下,出于對供給鏈安全的考慮,許多國內客戶樂意首選或者至少測驗國產器材,這關于改動MCU芯片運用慣性是極為難得的。據業界人士表示,有些客戶甚至會特別設置,要求一切供給商都是國產廠商,假如不是國產就會被舉之門外。
2.芯片短缺
從前,因為技能的限制,許多客戶都認為國內的廠商只能生產中低端MCU,因而更樂意挑選國外廠商??墒乾F在跟著技能的提高,加上全缺芯的趨勢,我國的廠商開端開發高功能的MCU芯片,國內客戶也樂意承受國產MCU。
3.物聯網與智能轎車
MCU是物聯網的中心零部件,其價值占到物聯網終端模組的35%-45%。跟著物聯網運用的進一步落地,在終端模組方面需求巨大,從2014年起,MCU+傳感器結合成為干流物聯網計劃。
此外,在單輛轎車半導體元器材數量中,MCU芯片占比達到30%。跟著轎車電動化和智能化趨勢演進,轎車電子的自動化程度高,車內體系與功能的增加帶動了ECU數量的增長,MCU作為ECU的必備元器材,也將伴隨這單車ECU數量的提高迎來快速增長。
近年來,不少國內廠商從安全功能相關不大的中低端車規MCU切入,例如遙控器、環境光操控、動態流水燈等車身操控模塊,并逐漸開端研制未來轎車智能化所需的高端MCU,如智能座艙、ADAS等?,F在,行業界推動較為快速的廠商包含華大北斗、兆易立異、比亞迪半導體、杰發科技等。
4.RISC-V
MCU當前的競賽格式構成首要是架構改變加上并購整合帶來的。從上個世紀70時代推出的MCU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MCU架構從8051開展到AVR再到各家自定義架構,直至如今廣泛用于32位通用MCU 的ARM架構,每個階段中,掌握干流架構的 MCU 廠家都能快速搶占商場比例。
在1970-1980時代,MCU架構由Intel架構主導架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支撐 8 位 MCU 蓬勃開展。之后的一段時間內,各個廠商積極開發自由的架構及內核。到2007年后,ARM架構開端迸發并且迅速占領了32位MCU商場。
但傳統 ARM 內核 MCU遭到昂揚授權費的影響,許多 MCU 廠商開端轉型或入局RISC-V內核MCU。RISC-V具有袖珍化、低能耗的特色,而這關于嵌入式運用可能至關重要。國內外MCU廠商在上面的技能和生態距離不大,因而RISC-V也稱為MCU新的驅動力之一。
國產MCU走向成熟
目前國內MCU廠商主要在消費電子、智能卡和水電煤氣儀表等中低端應用領域競爭,在市場潛力大且利潤比較高的領域,比如工業控制、汽車電子和物聯網市場,都被國外的MCU廠商壟斷。
對于MCU廠商來說,充足的資金儲備、一流的成建制核心團隊、精準的產品和戰略布局以及強大的資源平臺,一個都不能少。從垂直市場切入利用國產替代的機會,國產MCU從低端應用走向高端應用,從“年輕”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