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年以來,本年以來,受通貨膨脹、俄烏沖突、大陸華東地區疫情封控等諸多因素影響,導致全球商場需求下滑,其中以消費類電子商場遭到的影響最大。
本年3-5月,商場繼續傳出智能手機大廠砍單的音訊,國內的安卓智能手機廠商本年的出貨方針砍去了2.7億部之多(比較之前的出貨方針)。此外,三星本年出貨量方針也減少約10%至2.75億部,近期更是被爆出途徑內的三星手機庫存已超5000萬部。
這也使得手機廠商對于手機處理器、手機電源管理芯片、CIS圖畫傳感器、顯現驅動芯片、存儲芯片等手機供應鏈上芯片需求減少。與此同時,因為PC及電視需求削弱,也直接導致了相關處理器及顯現驅動芯片需求的下滑。這也使得相關處理器和驅動芯片廠商遭到了直接沖擊,被逼砍單、降價應對。
比如本年5月,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的報告就指出,聯發科已針對中低階產品,Q4已砍30–35%;高公例下修旗艦級芯片平臺驍龍8 Gen1下半年訂單約10-15%,目前SM8475 與SM8550 出貨預估不變,估計SM8550 本年底出貨后,將SM8450 與SM8475 降價30-40%,以利于出清庫存。此外,中國Android品牌的前五大CIS供貨商總庫存已超過5.5億顆。
近期,驅動芯片廠商砍單、降價的音訊也是不斷。據美系外資估計,第二季TDDI 定價季減10-15%(原估計5-15%),隨后第三季再降10-20%;LDDI 定價6 月也會降5-10%,跟著電視和筆電需求繼續疲軟,第三季定價再降5-10%。
Gartner最新發布的猜測數據顯現,本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同比將下滑2.2%(此前不少機構的猜測是相等),PC出貨同比將下滑9.5%。
今日,據DigiTimes報道稱,跟著全球通膨加劇,手機與PC等消費電子產品需求疲弱,有半導體業者泄漏,臺積電遭3大客戶下修訂單,首要蘋果iPhone新機(iPhone 14系列)出貨方針暴減10%;再者因PC庫存過高,AMD大砍7nm與6nm制程訂單約2萬片左右,時刻點落在第4季度至明年一季度;NVIDIA原本9月將推出臺積電5nm新品,但因挖礦熱潮退燒, 傳將拖延1季度拉貨。
另據CNBC的最新報道的也顯現,PC及智能手機存儲芯片大廠美光(Micron)6月30日正告,因為消費端需求顯著減少,估計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將比上一年下降約5%,PC銷量跌幅則上看10%,因此該公司正在調整產值(減產),以應對商場需求疲軟。
半導體產業砍單與新品遞延風暴繼續擴展,就連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也遭受沖擊,這也給后續半導體商場帶來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通用MCU也爆發砍單降價潮
在近兩年的全球缺芯大潮之下,MCU一直最為緊缺的“當紅炸子雞”,MCU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推動相關超低功耗MCU廠商的成績大漲。比如,臺灣MCU龍頭新唐上一年獲利暴增逾5.5倍,每股純益7.27元新臺幣;盛群獲利也接近倍增,每股純益9.04元新臺幣;松翰也繳出每股純益8.71元新臺幣的新高佳績。大陸MCU廠商這邊,上一年凈利潤達23.37億元,同比大漲165.33%;國民技能凈利潤2.19億元,同比暴升1849.09%。
此前盡管手機PC供應鏈終端需求削弱,可是通用低功耗MCU受影響較小,價格依舊堅挺。但隨著手機PC供應鏈上的諸多類型芯片廠商的連續砍單,上游的晶圓代工產能也被逐步開釋,本來緊缺的MCU獲得了更多產能上的支撐。
數據顯現,今年3月時,通用MCU交期就已開始康復到8-12周的正常水平。而當時供應依舊緊張,主要是因為MCU芯片廠商及一些渠道和客戶依據國際形式不穩的考慮,進行了囤貨。
依據Tech lnsight的數據顯現,截至一季度末,全體的半導體庫存天數已經由96.2天大幅攀升到了103.2天。其間,IDM公司庫存天數也從104天添加到了115天。
另據不簽字的臺灣MCU廠透露,大陸市場需求的確放緩,MCU領域以消費性為主的家電產品受影響程度大,因而該公司也因應客戶要求,依據個案與客戶參議價格調整,現在平均降幅約在一成內,但尚未回到疫情前的起漲價位。在上一年,通用型MCU廠基本上都已向客戶調漲過一至兩次價格。
分析人士也表示,現在大陸消費類家電市場終端需求顯著下滑,現階段客戶、渠道商等庫存水平都已到達高位,導致通用型MCU價格開始下滑。
這也使得MCU成為繼顯現驅動芯片、部分電源管理芯片、CIS圖像傳感器之后,又一個面對砍單、降價壓力的要害芯片。
盡管現在大陸華東地區疫情封控已經免除,疊加618促銷,大陸消費電子市場也在6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反彈,幫助部分廠商緩解了部分庫存壓力,可是反彈的力度以及持續性仍有待調查。
別的需求指出的是,盡管現在通用MCU供需出現變化,可是服務器、車用及工控MCU市場需求依舊強勁,高端產品價格仍相對硬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