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表,這里從產業、產品和客戶三個維度闡述國產芯片現狀,分類不一定科學,僅僅個人覺得還算說得清,其中內容來自網絡、廣播、聊天等等,能想的起來的都寫進去了。
按大范疇來分,有民用、軍用之分。這里首要關注民品范疇的使用,極點環境下軍品范疇運用的芯片不做過多論說,其大致有三個來源,軍方指定高等院校、研討所專項開發采購,軍方經過層層挑選指定民營性企業開發及采購,經過多重交易路徑取得所需國外芯片。
按客戶主體特質來分有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使用計劃公司,分銷商及終端用戶。按存量、增量商場區分:存量關注于現有芯片商場產品的代替,增量意味著“無人區”商場或現有細分商場。低功耗MCU,
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
關于這類用戶,將國產芯片免費甚至花錢導入給學生及研討人員運用,意圖是希望培養生態,舉個比如,在校期間學生運用習慣了,畢業后有慣性持續運用或推薦自己了解的芯片做項目,傳聞賽靈思等國外廠商便是這么做。別的經過校企協作,學校取得資金、學生取得工程化支撐,企業得到廉價學生的支撐,經過研討論文的發表,推進國產芯片的商場使用。
使用計劃公司
瞄準芯片計劃商,讓計劃商“兩條腿”走路,在計劃商運用國外芯片“吃飽飯”的情況下,國產芯片公司尋找代替驗證的機遇。地方政府給予計劃商方針支撐,如成功代替,以最終出貨量價格的百分比給予方針補助并設定支撐上限。就我所知的IC產業方針,還沒有在這個環節支撐的,外表想想財務壓力也許會比較大,但或許比地方政府四處“撒芝麻”以招商引資的邏輯“只管前,不管后”的產業方針更加商場化。
分銷商
關于分銷商,有位業界老司機已經寫得很具體,這里引用下。分銷商分為代理商和交易商,代理商指取得芯片原廠授權經營的商家,交易商指未取得芯片原廠授權,但仍經營該品牌的商家。
交易商被分為兩大類,純交易商及次終端交易商。
純交易商下流仍為交易商,超低功耗MCU可細分為:
殺貨商:從工廠或交易以極低價格批量吃貨,易手較敏捷。
囤貨商:將上者的庫存中流通性較好,或價格被嚴重低估的料囤下來,等待機遇高價出售。
品牌商:專做某類產品,或某幾個品牌,通用類型長時間備有庫存。
外單商:基本無庫存,在國內商場尋找貨源出售給國外客戶。
次終端交易商下流為終端客戶,可細分為:
配單商:服務中小終端,或許軍工類客戶。小量多樣多種類,但利潤不錯。經常要支撐其一整張BOM表的需求。
獨立分銷商:服務大中型ODM,OEM,EMS工廠,單顆的量往往不小,但支撐的種類和料號數較配單商要少許多。貨源大都來自代理商,交易商甚至終端客戶。
2018年有31家本鄉元器件分銷商營收過10億元人民幣,其間絕大部分營收來自國外芯片/元器件原廠,來自國內芯片公司的營收不超越7%。中國芯片規劃公司營收占全球的13%?,F在國產芯片公司在分銷商還沒有太多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終端用戶
終端的生產過程中,一般向各類分銷途徑或原廠采購。由于項目撤銷或項目變更,導致庫存板滯,也有向市場轉賣的行為。還有部分終端尤其EMS(代工廠),為了取得制造以外的利潤,將其價格有優勢的型號向市場轉賣的行為。對于國產芯片企業而言應關注終端用戶的RD部門,讓他們對國產芯片有更深的理解和支持才意味著有或許被選用?,F在,在低端國產芯片同質化嚴重的大環境下,很多國產芯片企業尋找有關系途徑的分銷商讓產品取得終端客戶的選用。
芯片種類主要分數字芯片、模擬芯片。按場景細分、大致有處理器,存儲,電源管理,通信,傳感器。
針對不同場景運用的芯片,其間一部分范疇的開展能夠采用類似于航天、軍工常見的政府主導、舉國體制的方法,但大部分范疇的技能和產品的最終選擇權在于商場。根據國家信息安全,必需要具有的技能。這些范疇完全能夠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可所以完全封閉的,也可所以部分敞開,乃至完全敞開的生態;能夠不必追求性能先進,但必須安全可控,采取“你有、我也有”的戰略,目的是防止被卡脖子,也能夠瞄準全球最先進水平,進行系統性攻關。別的一條戰略,便是鼓勵立異,特別是前沿立異、推翻式立異、原始立異。這些范疇應該交由社會資源來主導,實行對外敞開,融入世界主流,乃至自己開展成為主流。在這些范疇,政府的職責應該更多地專心產業方針,改進集成電路開展的商業環境。[3]
針對不同場景運用的芯片,國內也有相應的頭部公司,不太確定不同的芯片其商場化途徑是不是大相徑庭,但每一家頭部公司的發家史或有其共性可遵循。
國產芯片商場化途徑。關于任何產品,成功的商場化有兩點,芯片也不破例,產品的“好賣”和產品“賣的好”。前者在于“營”,后者在于“銷”。好的“營”是怎么定義產品更好解決客戶的問題,清楚客戶工對芯片的哪些性能指標是敏感的,對哪些指標是保存彈性的,怎么自主立異是技能途徑層面問題,下文主要評論“銷”。國產芯片在滿意用戶性能需求后,影響出售的主要因素還有質量、價格、交給才能、出售人員、技能支持、公司品牌[4]。
芯片質量
質量是芯片性能以最經濟的方法滿意客戶需求,確??蛻粼诔霎a和運用過程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一般客戶都有才能測驗芯片性能,很少有客戶能測驗芯片質量。商場對芯片質量評估最簡略有用的依據便是行業界哪個大客戶在運用,有大客戶大批量用過,芯片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就有了背書。這便是國內芯片公司的出售窘境,誰來做Alpha客戶?
由“國家隊”企業帶動商場化,這兒的的“國家隊”有兩重身份,一重身份是國產芯片供貨商,另一重身份是用戶。雖然消費級芯片商場更關注性價比,但像國家電網等用戶在方針的導向下,對國企背景芯片的接受度會相對更高。而“國家隊”芯片企業假如能為民營企業芯片背書,帶動相關產品一同走進客戶,政府也能夠拿出專項產業方針支持。
交給才能
國內的電子產品商場有兩個特色:1)商場反應越來越快;2)商場變化越來越快。這對芯片的交給才能提出更高要求。而交給才能取決于晶圓廠、封裝測驗廠以及基板廠等配套廠家,也取決于PM的產品規劃和芯片設計的靈活性。供貨商規模和供貨商聯系是芯片公司交給才能的根底,交給才能要從需求預測、安全庫存、供應鏈執行三方面來提高。
除了芯片設計服務公司,真正做產品的芯片公司假如產值做不上去,在商場化的競爭下,乃至得不到代工廠的產能。從國家“大基金”出資范疇來看,一期以IC制作為主,詳細分布為:集成電路制作 67%,設計17%,封測10%,裝備資料類 6%。[5]往后一期“大基金”將轉為投后管理,除了資本退出操作,暫時看不到管理人華芯出資或任何一個發起人有什么其它投后規劃。
出售人員
出售人員首先出售的是自己,其次是公司,最終才是芯片產品。產品競爭力強的芯片公司,需要技能型出售人才;產品競爭力弱的芯片公司,需要聯系型出售人才;產品競爭力差的芯片公司,找什么樣的出售人才都沒用。
技能支持
技能支持是芯片公司和客戶工程師樹立良好聯系的最佳方法。國內芯片都能提供很好的技能支持,僅僅客戶越來越依賴,對芯片公司技能支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些公司的AE和FAE的人數超過研制人員。
從這個角度看,芯片公司是否一定要靠芯片產品掙錢,是否能夠依托提供服務盈余。更進一步講,類似于互聯網平臺的出售形式,“羊毛出在豬身上”,將國產芯片免費推行衍生其它價值收費。在國外各大芯片原廠紛紛暫緩先進制程研制的環境下,國產芯片公司或許能夠在14-28nm的同一同跑線下玩出新花樣。,MCU芯片